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教学管理> 正文

【三教改革】“三教”改革的内涵、特征、路径和核心问题

发布日期:2020-11-16 作者:周波 来源: 点击:

“三教”是教师、教材、教法的统称,故高职院校的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合称为“三教”改革。

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并研究解决高职教育在教师、教材、教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牛鼻子”,对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三教”改革的内涵有:新理念、新技术下的综合改革

1、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

2、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3、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由新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材和改进教法成为新常态,具体表现为适应新技术的需求,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将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

这种新技术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的应用尤为重要,这些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三教”改革的基本特征:规范、综合及联动

1、规范性。教学是一项具有严格规范性的活动。“职教20条”指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到2022年,要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三教”改革与教学标准体系的形成是同步的,既要遵循“边改边建,边建边用,边用边改”的原则,以保持教学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张力与平衡。

2、综合性。教育包含三大要素即主体、客体与内容,这与教师、教材、教法是一一对应的,正是这三者构成了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是“三教”改革的工具、载体、方法。“三教”改革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改革。

3、联动性。“三教”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尊重主体的意愿,推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参与,使教师与教材相适应,教师与教法相契合,教材与教法相匹配。

三、“三教”改革的路径: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通过实施“三教”改革,打造一支德技精湛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内容形式精良的教材,形成一套精准施教的有效教法。

1教师改革

1)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激励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以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载体深化教师改革,由多人共同开展一门课教学。

2)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高等学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稳步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要充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院校管理者、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

2教材改革

1)制定高职教育教材标准。切实做好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建设规划,严把教学标准关口,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2)开发教材信息化资源。基于职业教育教材标准,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加强文字教材、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的建设和出版发行工作。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3)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的进展,及时将新工艺、新规范充实进入教材内容,实现书证融通。每3年修订1次教材。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3教法改革

1)以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为教法改革切入点。教法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的改革,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改革考试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制订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法改革。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技术,增进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高职学生的群体在我国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做好高职高专教育工作,以更好的精神面貌、精湛技术和创新思维服务好广大学生,是所有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使命。

三、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时,应把握好整体观、目的性、方法论这三个核心问题

1、“三教”改革是不可割裂的系统工程,须统筹规划。“三教”改革,一定要以课程建设为统领,课程建设是“三教”改革的集成点。必须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如果在课程上没有得到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就不可能体现出来。因此只有持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才能及时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作为内容模块,融入到教材中去,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全校性的公共课如何开设,专业群的公共课如何与专业课程相融合,专业核心课程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构。如果在课程层面,还是以前的学科体系结构,可想而知“三教”改革是不可能到位的。因此,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只有将“三教”改革置于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改革的背景下才有价值。

2、“三教”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一定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对岗位的职业胜任力,在这个基础上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其提出背景,一是我国的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职业教育必须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二是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从福特制的单一琐碎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向复合化、集成化、绿色制造、柔性定制等方向转变;三是复合型的岗位日渐增多,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基层站段改革中,已然新设了“铁路综合维修工”这样的新职业,因此确定复合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目的性的角度看,“三教”改革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认为,实施“三教”改革需要配备最合适的师资,用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而助推学生从“就业导向”迈向“产业需求导向”。

3、“三教”改革的方法必须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找准突破口。“教师”的改革,应以“双向双融通”为主要途径,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建立结构化师资团队,构建“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结构化的师资团队。“教材”的改革,要按照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或开发教材的顺序进行,一是在教材内容上打破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二是完善教材形态,对经典的纸质教材,通过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三是推广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课程,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新需求。“教法”的改革,要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总之,在“双高计划”建设中,“三教”改革是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是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开展这一改革时,上述几个核心问题不容忽视。

选自:

1.高职观察

2.《中国建设报》2020年4月8日第7633期(作者:李忠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撰稿、审核、发布:周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