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育人:做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者
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王良超
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到良好习惯的养成,辅导员的工作无处不在。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否定和替代的。机电工程学院王良超副教授在担任辅导员工作中,面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新特点,以服务、奉献之心生动的诠释了“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一、案例背景
机电工程学院1951机修班2区106宿舍同学反映,宿舍阳台逃生窗锁经常无故损坏,以至于在学校例行检查中被通报。直到一天晚上11点左右,宿舍大门已经关闭,有同学在屋内听到阳台动静后发现有人试图撬锁入室,于是上前阻止,发生言语争执。同寝室同学及时报告辅导员和学校保卫部门,这才阻止了冲突进一步扩大。这件事情的发生,给宿舍同学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感觉在学校住宿没有安全感。
二、案例解决
首先,温情感染,入微细致。在事件发生后,辅导员王老师及时深入宿舍,分别找到当事人、旁观者和宿舍管理员等多方了解情况,并将事情经过详细报告学院领导。在学院领导统筹安排下,按照机电工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预防机制,通过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心理健康专员,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与该宿舍同学进行针对性的说话、聊天,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辅导,逐步打消了同学们内心的安全顾虑。
再次,多部门联动,解除后顾之忧。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机电工程学院启动了服务协同育人机制和多部门联动机制。事件发生后,学校后勤部门对逃生窗锁进行了修复和更换。学校保卫部门调取了该时间段的录像,初步锁定了涉事学生。本着以教育为主的原则,安排相关班级辅导员老师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同时为了进一步消除该宿舍同学的顾虑,学校综合管理办公部门安排学生校卫队员同学对该宿舍进行轮流蹲点驻守。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类似破坏窗锁事件再也没有发生,宿舍同学安全感大大增强。
三、经验交流
1、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要解决好的最根本的问题。“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教育中最具体的体现。高校辅导员也应该遵循“一切工作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关注学生的权利、注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该是: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2、充分认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特点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年龄上已经步入00后,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相对于以前的大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自我主体意识增强。对待问题和事物,学生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对学校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也是勇于提出质疑,对不满意的服务会急于发泄,用反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容许自己丝毫的利益受到损害。
二是情感丰富、内心脆弱。新时期的大学生在情感上更加开放和丰富,他们能细腻地体验各种复杂情感的变化,大胆地用自己所期待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来观察事物。并且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的比率越来越高,加之他们又缺乏社会适应教育和心理教育,使得他们内心脆弱,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例如,即便是失恋这类普遍存在的生活小事也无法承受,或是凶残报复、或是痛不欲生、或是颓废堕落、或是轻生自杀。
3、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服务学生的基础
一是做离学生最近的“暖心人”。辅导员要对学生真心关爱,全心付出。工作在辅导员的岗位上,我们可以从中深深的体会到:爱和学会爱是最有效的教育。辅导员要真诚地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需求。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通过深入教室、宿舍、食堂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热情。
二是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辅导员一定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对辅导员最基本的要求,辅导员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事实证明,辅导员的工作是具有很大的示范性的,在很多时候学生要从自己辅导员的身上寻找到自己行为的规范。
总之,作为新时期辅导员,不仅要具有正确的思想理论知识和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精湛的能力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以人为本,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关心、教育、尊重、引导好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力求在服务中达到育人的效果。
(案例提供:王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