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2015年修订版)
(2017-2018-1学期)
一、课程基本信息
教材名称 |
名称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 |
编著者 |
本书编写组: 首席专家罗国杰、夏伟东等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是否高职高专教材 |
高校统一教材 |
参考 教材名称 |
名称 |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重点难点解析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 |
主编 |
1吴潜涛 武东生 2、刘书林 等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是否高职高专教材 |
高校统一教材 |
前修课程 |
名称 |
|
后继课程 |
名称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二、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修养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它既有思想性、理论性、也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是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
三、课程目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五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时分配 |
1 |
绪论 |
4 |
2 |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4 |
3 |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
4 |
4 |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6 |
5 |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
6 |
6 |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
6 |
7 |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
6 |
8 |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
4 |
9 |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
5 |
10 |
结束语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
1 |
11 |
复习考试 |
2 |
合计 |
|
48 |
五、教学内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成长的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生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新生尽快从各方面适应大学生活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4.认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二、更新学习理念
三、确立成才目标
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
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复习思考题: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2.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3.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1.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与信念
2、如何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3.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复习思考题: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
3.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四、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
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复习思考题: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需不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3.正确地分析人性自私观点;
4.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5.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与人生观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复习思考题:
1.大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3.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理论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如何建构新时期的道德观念?
4.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5.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革命道德主要内容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复习思考题: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2.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3.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4.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帮助大学生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培育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正确认识和对待爱情,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好立业成家的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明确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理解社会公德五个方面的内容;
3.正确认识《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相关条款,自觉遵守网络中的法律;
4.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择业观,并自觉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5.帮助学生认识爱情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
6.明确个人品德养成的四个方法,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节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第三节家庭美德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三、弘扬家庭美德
第四节个人品德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复习思考题: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3.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5.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和法律的发展史,认识到法律是由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帮助大学生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明确法律的运行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的环节。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使大学生懂得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以及构成,增强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认同感和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国法律制定、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4.明确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
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
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三节我国宪法与法律部门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第四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
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3.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性。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法治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逐步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不断加强自身法律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认识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2.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3.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4.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法院旁听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第三节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3.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
4.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公民应该享有哪些法律权利和承担哪些法律义务,以及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如何尊重别人的权利;当自己的法律权利受到侵害后如何依照法律途径寻求保护和救济,以及滥用法律权利和违法法律义务后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习之后,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各种矛盾,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个人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1.法律权利及其特征;
2.法律义务的特点;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4.我国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5.帮助学生认识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课堂演讲、课堂讨论、观看影视资料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一、法律权利
二、法律义务
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第二节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一、政治权利与义务
二、人身权利与义务
三、财产权利与义务
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一、依法行使权利
二、依法救济权利
三、尊重他人权利
四、依法履行义务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人权的关系?
2.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3.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有何特点?
4.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5.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
结束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核心目的在于“立人”,在于培养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培养一个具有现代意识、道德品格、法治精神的当代大学生。一句话,“四有”公民是本课程的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同学们真正理解“做人”的重要性。
2.让同学真正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让同学们真正树立踏踏实实做人的品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教学、课堂互动、观看视频资料、课堂演讲、课堂讨论等
教学内容: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
二、要崇德修身、砥砺品格,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三、要明辨是非、坚定自励,在是非善恶面前做到择善固守、从容自信;
四、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六、考核方式及分值比例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分值比例:平时分50分+期末试卷分50分=100
这种考核方式更加凸显学生的综合素质,平时分主要参考学生平时的表现,主要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教学参与度、服务集体先进事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