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动态

    志愿风采丨热血重铸生命,守护人间真情————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沈维军先进事迹

    时间:2020-06-08浏览:

    “如果我的鲜血可以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这应该是我生命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责无旁贷。”这是淮南职业技术学院18级护理11班沈维军的话。2019年五一节,人们都在悠闲地度假,沈维军同学却躺在阜阳太和县人民医院,进行血小板捐献,而对方是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

    谢峰康是沈维军的同班同学,他的母亲由于血液病长期住院,2019年4月底他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母亲的血小板正在不断减少,急需输入同血型的血小板来维持生命。但由于血小板质量要求高,保质期短,医院没有合适的库存提供给患者。如果没有血小板的持续供应,谢峰康的母亲病情将不断恶化,可能会危及生命。知道母亲的严重病情后,谢峰康心急如焚,他通过水滴筹、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布消息,请求大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救自己的母亲一命。此事被同寝室的沈维军看在眼里,他萌生了捐血救人的念头,在悄悄查询了相关知识并与家人商量后,主动告知谢峰康,愿意为其母捐献血小板。2019年5月1日清晨,沈维军匆匆乘上第一班开往阜阳太和的大巴车,准备为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献出自己的鲜血。

    献血大家并不陌生。平常我们所说的献血,基本上指的是献“全血”,即血液的全部成分,200ml或400ml。但是献血小板和献血完全不同,捐献血小板是属于捐献“成分血”,采血机将血液从献血者身体内抽出,经过分离,再将剩余成分回输到人体,这个过程需要重复多次,而且耗时较长,一般需要两个小时左右。沈维军捐献的10U血小板,相当于捐献全血2000ml,从中再提取分离。虽然捐献血小板对身体没有任何危害,但对捐赠者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而且这种自体回输存在的风险还是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令人欣慰的是,经过抽血化验,他的各项指标和谢峰康母亲的完全匹配,其他医学要求也都符合。

    采集血小板过程长达两个多小时,加上救人心切又缺乏经验,沈维军没有吃早饭就匆匆到了医院,期间出现了胸闷,恶心,呕吐、眩晕的症状。为了不让谢峰康及他的家人担心,他一句话也没有说,默默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坚持到了最后。沈维军捐献的血小板及时输入了谢峰康母亲的体内,谢母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其他各项生命体征也基本稳定。

    谢峰康的家人被沈维军同学的行为深深感动,多次表示要重金酬谢,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说:“我也爱我的妈妈,特别理解父母生病的那种焦虑,我决定无偿捐献血小板,也并不是为了得到感谢,只是希望能尽己所能的帮到你们。”短短几句话,是沈维军发自内心最真诚的声音。

    身体的不适刚刚缓解,沈维军又闲不住了,总想着还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谢峰康母亲住院以来,家人长期陪护,疲惫不堪。沈维军看在眼里,便主动提出要在医院陪护,他说:“阿姨,您就把我当成自己的儿子好了。”在五一假期余下的两天里,沈维军像真正的家人一样守在谢峰康母亲的病床前,给老人打水、买饭、梳洗、聊天,说笑话,逗得谢母乐不可支,久违的轻松气氛又回到了这个被病痛折磨的家庭中。临开学时谢峰康的母亲拉着沈维军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她感动地说:“小沈是个好孩子,就像我的儿子一样!”

    沈维军为同学母亲无私捐献血小板的事迹,对于熟悉他的人来说,虽然吃惊,但并不感到特别意外,因为在生活中,沈维军本来就是这样乐于助人,心底无私。自从2018年7月入学以来,他多次参与学校、社团举办的各类志愿活动。他第一个带头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定期义务献血,他说:献血对于自己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但对病患者来说,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他经常参与淮南红十字志愿者“星宝宝”活动,为贫困学生捐献书籍。在福利院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为了与聋哑孩子无障碍交流,他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手语,在联欢会上他的手语表演《我相信》给残疾儿童带去了欢乐。他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陪伴社区内的孤寡老人,缓解老人的孤独感。此外他还参加了舜耕山环保之旅活动,清捡山路上的白色垃圾,向爬山者宣传保护环境的理念。

    生活中,沈维军是个不善言辞却又正直善良的男生,在他的眼里,世间就应该是温暖友爱的样子,人与人之间心无芥蒂,坦诚布公。当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施以救助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当自己的出现能够帮助别人摆脱困境,这才是存在的价值所在。曾经有人问他“你在前往医院的路途中,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他说:“心情啊!有期盼、有焦急;期盼,是期盼我的血型能与朋友母亲的血型相符,朋友母亲的病情不再恶化下去;焦急,是希望我乘坐的开往阜阳太和县的那个车开的能够再快一点,我能早点儿到达医院,及时匹配血型,提供血小板,帮助朋友的母亲。当看到自己的血液在别人体内流淌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幸福的事。”他还说,如果下回再遇到这种情况,他愿意义无反顾,伸出援手。真情奉献社会,爱心温暖校园,沈维军同学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奉献之歌,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沈维军目前正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学习,他说,自己最大的希望是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特别是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后,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沈维军,这位普通又不平凡的大学生,正是传递奉献精神,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向上向善的青春代言人。

    (撰稿:陆璐 审核:李群 发布:张欣)

    (撰稿:陆璐 审核:李群 发布:张欣 )

    返回 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