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碘化汞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健康危害:如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对眼睛、呼吸道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汞及其化合物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口腔炎,高浓度引起肾损害。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灭火剂:砂土、雾状水。
二、三氧化二砷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属无机剧毒品。
1、毒性及防护:致死量(经口入)60mg。慢性中毒能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周期性结肠炎、慢性肝炎,重者可肝硬变。对黏膜、皮肤、神经系统、肾和心脏有损害。粉尘中毒时,首先看到黏膜、眼和皮肤的改变。急性经口中毒时,采用催吐、洗胃,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措施。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健康危害: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
(1)急性中毒:口服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有时混有血液,四肢痛性痉挛,少尿,无尿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可在急性中毒的1-3周内发生周围神经病。可发生中毒性心肌炎、肝炎。大量吸入亦可引起急性中毒,但消化道症状轻,指(趾)甲上出现m氏纹。
(2)慢性中毒:消化系统症状,肝肾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角化过度或疣状增生,以及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可致肺癌、皮肤癌。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催吐。洗胃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4、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灭火剂:干粉、水、砂土。
三、氰化钾
白色圆球形硬块,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剧毒。在湿空气中潮解并放出微量的氰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微溶于醇,水溶液呈强碱性,并很快水解。接触皮肤的伤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与酸接触分解能放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混合能发生爆炸。
1、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或粉末,易潮解,有氰化氢气味(苦杏仁气味)
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3、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长期接触少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4、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高毒类。氰化物是非蓄积性毒物。当不致产生中毒剂量的少量外源性氰根进入机体后,可被迅速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体外。
5、危险特性:不燃。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或露置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水溶液为碱性腐蚀液体。
6、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7、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
8、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四、硫酸汞
硫酸汞有剧毒,对环境有危害。
1、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一般起病急,有头痛、头晕、低热、口腔炎、皮疹、呼吸道刺激症状、肺炎、肾损害。慢性汞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震颤,口腔炎,齿龈有汞线等。
2、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3、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
4、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消防措施
(1)危险特性:本身不能燃烧。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2)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汞。
(3)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4)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6、废弃处置方法: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量小时,溶解在水或适当的酸溶液中,或用适当氧化剂将其转变成水溶液。用硫化物沉淀,调节PH至7完成沉淀。滤出固体硫化物回收或做掩埋处置。用次氯酸钠中和过量的硫化物,然后冲入下水道。
五、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又称四氯甲烷,为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无色澄清重质不燃液体。有特殊气味。蒸气比空气重。有湿气存在时逐渐分解成有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对实验动物有潜在致癌作用。
1、毒性:CCl4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乙醇可促进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00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在1~2g/m3浓度下接触30min方出现轻度中毒。目前认为四氯化碳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根据IARCl972及1979年资料,四氯化碳长期作用可以引起啮齿动物的肝癌,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一类的化学物。
2、小量泄露: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3、紧急处理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误食: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
(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4)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三氯甲烷:
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质重,易挥发。纯品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麻醉性。有致癌可能性。
1、小量泄漏:用砂土或惰性材料吸收。
2、紧急处理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误食: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